问题总在前三排,根子还在主席台。深刻的描述当今企业管理的实际现象,很多企业管理问题的根源往往都是高层战略出现了问题或压根就不懂战略,一直在战术上求结果,导致企业内部顾此失彼。顶层的规划(战略)设计好了,许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北方早已入冬,但佛山依旧繁花似锦,初冬美景胜春光,在祥和的冬日暖阳中,12月8日,佛山班迎来2019年收官课程——《企业赢在顶层设计》,并邀请到组织动力学“PEC”模型创立者及终身推动者郑秀宝老师授课,来自佛山地区70余位同学参与本次课程学习。
郑秀宝 老师
▼
组织动力学“PEC”模型创立者及终身推动者;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艺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新华网“卓越管理践行者”炫计划首席培训师;
2013年获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者”殊荣(新华网颁);
2014年获得“年度品牌优秀领军人物”殊荣(经济日报颁)。
课程伊始,郑老师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读MBA?MBA的价值在哪里?”
活动委员黄鸿同学说:
“其一:现今,知识更新迭代很快,想通过MBA体系课程来提升自己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还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知识;
其二:我们MBA班都是来自各行各业非常优秀的同学,我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思想的碰撞和沟通,提升自己管理的想法和思维。”
郑老师说:MBA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具有商业思维的专业视角,商业思维的核心就是时间、供需和盈利思维。但确还是有人进来后会觉得学习效果不好,为什么会觉得学习效果不好?
1、信息过载:学习时接触到信息量太大,产生疲倦感,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2、消极过滤:人都想听到我们想听的,都想看到我们都想看到的,如果发现不一样时,就会产生排斥。但一堂课真正对你有帮助的,往往是老师讲到的自己没想过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但对这些我们往往不以为然,殊不知,这才是新知,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缺少跟进:学和习是两码事,学完去做才会有用,一定要强调实践;习大大说过“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如何提高学习的效果?相应的对策是什么?
1、信息少而精:在教学的内容上追求少而精,追求质量,而非数量,这是对授课老师讲的;
2、绿灯思维:大脑开绿灯,把老师讲的内容都放进大脑;
3、课后实践:课后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关于课后实践,可利用“531模型”去实施。531模型: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找出5条对自己有启发有用的内容,再在这5条中找出3条与工作有关的内容,最后找出1条能在工作中实施的内容,并立即去实施。这样累积下去,一年两年之后,你将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01
企业顶层设计
1、企业为什么要做顶层设计?
近几年,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转型升级?
因为当前市场形势不乐观,大多数企业利润下滑,经营压力较大。从根源上讲,这是供需关系出现了问题。供需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数量:社会供给商品的数量,目前大多数产品的数量是供大于求的,即产能过剩。要解决产能过剩,要么被淘汰,要多转型。
质量:社会供给商品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商品的质量并不能满足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质优的商品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企业要发展,进行升级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对企业来讲,是选择转型or升级,不能拍脑袋,而应该“谋定而后动”,“谋”就是顶层设计。
2、哪些方面做顶层设计?
如果经营一家企业,怎么样把一家企业做好?怎么样才能赚得到钱?往往离不开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做一件对的事情(比如好的项目、产品……),这是一切的大前提;
第二:找一帮对的人(能创造价值的人,人财,而非人才,人才不一定能创造价值);
第三:打造一个正能量的道场。
所以,企业在做顶层设计时,依然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即:
通过设计,确保企业做一件对的事情;
通过设计,确保企业有一帮对的人;
通过设计,确保企业有一个好的道场。
即通过顶层设计,确保在对的场,用对的人,做一件对的事。
02
事篇:顶层设计之本
在讲事篇之前,郑秀宝老师讲了乔布斯通过一句“你是继续卖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就从可口可乐挖来了得力的干将。企业要想吸引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有梦想、有蓝图。
在讲这个金字塔模型时,郑老师讲了共产党组织,她的蓝图是实现共产主义,经营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经营战略是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之一是建立亚投行。
因此事的设计,就是描绘蓝图,制定战略,这就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描绘蓝图。蓝图由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构成,是无形的战略。愿景即最终想成为的样子,使命即达成愿景要做的事或任务,核心价值观即选择和做事的依据或标准。
其次,根据蓝图,确定企业的目标,即企业经营战略的灵魂。
最后是制定经营战略,即根据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路径。经营战略是要求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我是谁(自我定位)、为了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运作模式,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以及超越谁(竞争对手和策略)等问题的系统思维和采取有效行动的集合。
03
人篇:企业顶层设计之道
战略的本质是计划,要把战略落地,就要把计划变成现实,就需要人去做。如何通过顶层设计让每一人高效的完成计划,从而创造价值?对人的管理就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而对人的行为的管理是一个过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即事前引发、事中支持、事后反馈。
郑老师利用绩效模型对行为管理进行系统的梳理:
事前:对员工进行管理,是希望有好的结果,而好的结果,源自于好的行为,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决定着行为;通过设计,改变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企业想要什么结果,要赋予工作以意义,让员工知道达成设定目标有什么好处,同时还要让员工相信自己是有能力达成这个目标的。
事中:通过对时间、空间、角度三种方法为员工提供支持。时间法即创造员工成长、学习的环境,提升工作的技能或能力,如联想的PARL(团队复盘法)。空间法即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岗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如华为的人岗匹配,要求人和岗位在价值观、个性和兴趣、能力要求上相匹配。角度法即优化思维环境,创造合作的工作环境,如用友的鱼缸会议法,通过“嘉许会”和“成长会”的方式让员工形成理性的自我价值感。
联想:团队每天夕会复盘,创造学习的坏境,让每个人总结当天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交流和分享,把每个人的经验复制放大,分享的价值,交换思想。
复盘要素:PARL
P:Problem为了完成什么任务问题
A:Act采取的行动方法措施
R:result成效
L:learn或Lesson从中学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华为:做好岗位配置:价值观、个性与兴趣、能力。价值观上要认同这个岗位才会创造非凡的业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用友:以“鱼缸会议法”开展团队为单位的每周一嘉许会、每月末成长批评会。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同就会一盘散沙,要求同存异就要创造合作协同的环境。“鱼缸会议法”就是“鱼”在中间,其他同事围成一圈做“水”,“鱼”只是认真听,“水”要以事实为依据发言。通过同事的反馈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我觉察、重视。
事后:通过对结果的管理,员工给到老板想要的,老板就要立刻、马上给到员工想要的,满足员工在精神和物质上的需求,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否则会出现骑驴找马或者磨洋工的现象。所以平时要有小表扬,年终有大奖励,还要考虑公平。最后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等方法确保形成有能力、有激情、有效率的工作团队。
在讲人的需求管理时,郑老师引入了人的需求的汉堡理论,和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相比,让人耳目一新,并且通俗易懂,便于记忆。郑老师的汉堡理论:人的需求分别是兽性、人性和神性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内容:兽性对应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人性对应社交需求,神性对应尊重和自我需求。
04
场篇:企业顶层设计之术
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往扁平化瘦身转变,是解决企业内部依存度高和适应性差问题的解决之道。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决策是由基层反馈到中层再到高层,然后由高层通知到中层,最后才能到基层。这样处理事务的结果就是员工被动工作,老板很累。员工各层级之间依存度很高,看似合理,却导致决策与反馈效率低,市场适应性较差。任正非讲:要把决策权交给那些能听到炮声的人。企业在做顶层设计的场时,就必须将组织瘦身,进行扁平化设计,降低企业管理层级之间的依存度。海尔的两次裁员事件就很好的说明了,裁撤中层干部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与改善内部经营环境的有效手段或方法。
郑老师紧紧围绕“事-人-场”三个顶层设计模块,将自身丰富的创业经验贯穿于整个课程,公司运营方面涵盖公司哲学、商业模式、竞争策略等,管理方面从员工行为管理到如何创建有效的机制和文化,最终打造赋能型组织。郑老师风趣幽默,授课风格独树一帜,运用了大量的情景模拟和案例,绘声绘色,充分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性,同学们掌声不断。